时间:2018/6/15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权威资讯、本土民生、云浮精彩微家园

  云浮是广东的欠发达山区市,也是广东最年轻的地级市。

  年开始,云浮先后投入超20亿元,破解中心城区20年未建新学校的“窘局”。截至年年底,云浮市已经成功创建了56个教育强镇(街道),覆盖率达到88.89%,成功创建了5个教育强县(区),覆盖率达到%。

  正如云浮市委书记庞国梅所说,云浮抓住广东省大力推动粤东西北地级市城区扩容提质的机遇,以创建教育强市为抓手,重点满足市民对优质公共服务的需求。加快建设和提升一批优质学校,推进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探索与高校及发达地区教育合作模式,提升教育水平、城市吸引力和竞争力。

破解中心城区20年未建新学校“窘局”,校园占地面积增加近三成

  几年前,云浮市人大代表的一份提案,引发全城热议:升格地级市之后,云浮中心城区再也没有新建一所小学,出现教育资源短缺、学位严重不足、“大班额”教学等一系列问题,一些家长被迫送孩子到珠三角地区求学。

  年,省委、省政府作出教育“创强争先建高地”的战略部署。云浮敏锐意识到城市教育发展的“短板”,强力推进教育“创强”工作,加快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升全市教育综合实力。

  云浮首个“省教育强区”云城区累计投入2.8亿元,推进教育“创强”工作。其中,投入万元对6所小学进行扩建和改造,新增个学位,万元用于增加现代化教学设备,实现标准化学校全覆盖。

  云城区教育局局长祝石坤说,云城区计划利用3年时间投入3亿元实施“三迁三建四扩展”,将彻底破解人大代表提出的问题。力争城区到年可提供小学学位不少于20个、初中学位不少于个、高中学位不少于00个,基本满足中心城区适龄儿童入学需求和新增外来高中学生就读需求,并妥善解决小学班额过大的问题。

位于云城区的云浮第一小学校长桂先元说,教育“创强”工作给学校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校园占地面积从原来的平方米增加到平方米,扩展近三成,约增加个学位。教育“创强”是学校发展的重大机遇,也是重大的民心工程,造福了云浮的孩子。

云浮第一小学校园面积扩展近三成,有效解决学位不足问题。

乡村“一栋楼学校”,如今设施可比城区学校

  一想起家里两个孩子上学后的变化,云城区思劳镇榃满村的村民冯小玲心里甜滋滋:入读思劳镇中心小学后,两个孩子越来越懂事,在校努力学习,回家则帮忙做家务、做农活。

  村民感恩学校,学校则感谢村民。思劳镇中心小学校长陈伟峰说,教育“创强”之前,学校占地10多亩,仅有1栋楼,被称为“一栋楼学校”。教育“创强”之后,附近的村民无偿捐赠35亩地,政府先后投入0多万元,建成4栋大楼。这所乡镇学校的校容校貌焕然一新,硬件设施堪比城区的学校,小升初、期末考试等成绩均名列前茅。

  云浮通过推进教育“创强”和同步加快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市新建学校5所,新建校舍37.9万平方米,新增学校功能室个、多媒体电教平台个、电脑台、塑胶跑道运动场91个,新建幼儿园56所;所有的镇(街道)都有1所以上中心幼儿园和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人口以上的行政村都有1所以上村级幼儿园,4万人口以上的镇(街道)都有“三残”儿童少年随班就读资源教室,按省标准要求配置教育装备和配备师资。

  云浮市教育局局长杨东凯说,像思劳镇中心小学一样,教育“创强”使全市中小学、公办幼儿园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办学条件大大改善,学校管理大大加强,教育综合实力大大提升,城乡教育差距大大缩小,市民对教育的满意度不断提高。

云浮大力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让孩子们在家门口享受更好教育。

立足“立德树人”,推动传统文化进校园

  每到课余时间,新兴县实验小学的读书长廊,都会吸引很多学生,学生争先阅读学校从《论语》等传统文化经典作品中精选的选段。家长有空就跟孩子一起品读经典书籍,甚至给孩子讲经典名著和历史故事,对孩子进行思想教育。

  这是云浮“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的一个缩影。早在年,云浮敢为人先地组织学者、教师,编写了一套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二年级的传统文化读本。年又编写道德读本《蒙以养正》,以中国传统文化故事为主要内容,用接地气的方式讲述道德小故事。并在年春季学期将这套读本在全市初中小学推广。年,云浮市与广东人民出版社进一步细化读本内容,全新编印了18册《立德树人——中小学传统文化读本》,免费发放给全市35万中小学生诵读。

  “学校的职责,除了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立德树人。”校园传统文化教育发起人、云浮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尧坤说,传统的教育模式“重升学、轻德育”,往往把教育资源放在有升学能力的学生上,成绩不好的学生容易被应试教育体制所“抛弃”,走上社会以后容易成为“问题青年”。在不影响基本教学安排的前提下,在小学、初中等学业较为宽松的阶段,加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涵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是政府教育部门、社会和家长共同努力的方向。

  云浮把推进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与抓好学生养成教育、行为习惯教育、文明礼仪和感恩教育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健康的心理情感、高尚的道德品质,把学生培养成既有中国传统美德,又有现代文明精神的公民。

  传统文化进校园成效初现。很多家长反映,孩子诵读了传统文化读本之后,确实变乖、变懂事了,会主动帮家长做家务。李尧坤欣慰地说,以前到学校里去,学生往往一脸木讷,现在会很自然地笑着跟师长、客人打招呼,有礼貌、有教养,这就是传统文化“润物细无声”的力量。

  前来考察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姚中秋评价说,在中国,教育要同时承担教授知识和教导做人两个方面的重任。云浮这种把中国传统文化融入校园及家庭的生活化、情景化学习十分重要,并且有效,值得推广。

云浮重视学生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努力打造异彩纷呈、催人奋进的育人环境。

权威访谈云浮市市长卓志强:挤出土地资源建教育园区缓解学位不足

  记者:云浮是广东最年轻的地级市,教育资源基础也比较弱。在教育“创强”的三年时间内,云浮教育发生哪些变化?有哪些经验?

  卓志强:教育“创强”以来,云浮的办学条件得到全面改善,城乡教育差距快速缩小,云浮形成更加浓厚的尊师重教氛围。

  云浮经验,就是强化责任落实和适度超前投入。一方面,云浮注重强化责任落实、加大各类投入和争取社会支持,大力推动教育“创强”工作,明确各级教育“创强”的主体责任,形成合力推动教育“创强”工作。

  另一方面,云浮坚持教育发展要适度超前理念,尤其是教育投入要适度超前。年以来,通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云浮预计总投入资金已超过20亿元,其中市级财政的奖补资金就达1亿多元。

  土地方面,云浮市委、市政府划拨亩土地、投资约10亿元建设市教育园区,其中规划亩用于建设市中专学校新校区,规划亩建设恒大高级中学,规划87亩建设伊顿实验学校,极大地缓解了城区优质学位不足的压力。

 

  记者:云浮是经济欠发达的山区市,如何做到教育投入适度超前呢?

  卓志强:云浮积极发动社会各界参与教育“创强”工作,近年来共筹集社会各界捐资2.亿元,占累计教育强市创建投入资金的12.4%。以罗定市为例,近年先后成立市和镇的教育基金会(教育协会)22个,这些社团机构依法运作并筹措资金,其中罗定市教育基金会已筹到教育资金1.1亿元,21个镇级教育基金会(教育协会)中,有2个已筹到资金超万元。

  记者:对于经济欠发达的粤东西北地区来说,留住优秀老师是主要的挑战之一。云浮市如何留住老师、留住人才的?

  卓志强:近三年来,云浮引进了一批高层次人才,包括60多名研究生。另外,还出台了《云浮市培养引进高层次人才实施办法》,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给予一次性住房补贴5万元。同时,加强教师培养培训。实施“名师工程”。年,全市评选出云浮市首届基础教育学科带头人50人,向他们连续发放三年教研津贴,累计发放教研津贴82.48万元。

  另外,云浮还建立教师工资福利待遇与当地公务员同步增长“两相当”的机制。在中小学(含公办幼儿园)教师工资福利待遇方面,确保县域内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大体相当、县域内农村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与城镇教师平均工资水平大体相当。与“十一五”末相比,全市教师工资福利待遇普遍翻番。

  记者:在城镇化进程中,云浮如何实现振兴粤东西北与创建教育强市战略的紧密结合?

  卓志强:年以来,云城区投入资金万元,完成对6所小学的扩建和改造,新增小学学位个,进一步满足了城区老百姓对优质教育的需求;积极实施教育装备均等化工程,三年来累计投入多万元,对全区中小学教学仪器设施设备配置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招标、统一装配。目前,云城区已经实现了标准化学校全覆盖,不但满足了户籍适龄儿童就近入学需要,而且实现了非户籍适龄儿童(含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读公办学校。

  记者:进入“十三五”,云浮教育将如何发力?

  卓志强: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在“十三五”期间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在“十三五”期间,云浮力争创建成为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为市民提供更优质的教育资源。

  我们还要大力谋求发展中高职教育,服务地方乃至珠三角的经济社会发展。目前,云浮正跟全球知名的酒店管理学院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洽谈合作,共同培养旅游、酒店管理人员,为云浮周边地区乃至珠三角地区输送优质的酒店人才。

★南方教育观察团★

  教育助推振兴“小弟”快跑

  云浮,广东最年轻的地级市,典型的欠发达山区市。立市22年来,这个广东地市的“小弟”,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产业结构和人口结构方面,均发生了巨大变化。

  近年来,借助省委、省政府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战略部署,云浮组织实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心城区扩容提质和产业园区建设“三大会战”,进入高速发展期。

  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云浮的教育是城市发展的“短板”,设施、容量和水平一度停留在“县级”配置,出现了“入学难”“大班额”等教育难题,制约着城市的转型升级、发展战略的实施。

  知耻后勇,“小弟”快跑。抓住教育“创强”的契机,云浮投入巨资,打破中心城区20年未建设新学校的“魔咒”,着手破解“入学难”“大班额”等问题,完善乡镇教育设施,装备信息化设施,提高教师津贴,从而打破教育城乡二元结构的束缚,把城市的县级教育资源配置提升到“市级”,逐渐实现“教育强市梦”。

  城市要发展,教育是基础。在振兴粤东西北战略的推进中,云浮善于借用外力,对接珠三角帮扶城市佛山优势的经济资源,取得不俗的成绩。在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市”“推进广东省教育现代化先进市”的过程中,云浮应该继续学习老大哥经验,特别是以珠三角对口帮扶城市为师,学习创建推进教育现代先进市的政策、经验和理念,尽快缩短教育差距、提高教育水平和壮大教育实力。

来源:广东省教育厅







































治疗白癜风北京医院
治疗白癜风的费用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unfuzx.com/yfsgr/242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