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7/24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摘要:在冈底斯成矿带西段,通过开展地质、物探、化探、钻探工作和典型矿床研究,总结成矿规律,建立找矿模式,新发现20条铅锌矿体,充分带动了该区的找矿工作,为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奠定了基础。

1.项目概况

“西藏昂仁县龙根铅锌矿调查”子项目,归属于“冈底斯—喜马拉雅铜矿资源基地调查”项目,由西藏自治区地质调查院承担。工作周期为-年。主要目标任务是在全面收集以往基础地质、矿产、物化探成果资料的基础上,对龙根铅锌矿区矿化潜力较大地区或地段采用地质、物探、化探等有效技术手段,配合地表探槽和少量的钻探工程验证,评价龙根地区铅锌矿资源潜力,为进一步开展工作提供依据。

2.成果简介

(1)新发现铅锌矿体20条,其中地表出露9条、深部隐伏11条。矿体集中分布于矿区中部,呈近东西向脉状展布(图1),赋存于二叠系下拉组中,赋矿岩石为花岗斑岩、矽卡岩(图2),矿石矿物主要为方铅矿、闪锌矿,脉石矿物主要为透辉石、石榴子石、绿帘石、石英等。主要矿体特征如下:

图1龙根地区矿产分布示意图(1∶)

1—钻孔及编号;2—矿体及编号;3—矿床及矿种;Q—第四系残坡积物;E1d—古近系典中组;E2n—古近系年波组;P1a—二叠系昂杰组;P2x—二叠系下拉组;C2-P1l—石炭系—二叠系拉嘎组;γπ—花岗斑岩

图2矽卡岩露头

IV号矿体:地表控制长m,深部推断深48m,厚0.76~1.44m,平均厚1.02m。平均品位Pb2.16%、Zn1.84%。

V号矿体:地表控制长m,厚0.34~20.14m,平均厚7.46m,推深大于m。平均品位Pb:5.18%、Zn:3.96%、伴生银78.24g/t。矿石主要为粒状和粒状变晶结构,构造主要为脉状、条带状和浸染状构造(图3)。初步估算,铅锌(+)资源量19.39万t。

图3浸染状铅锌矿石

Ⅵ号矿体:地表控制长m,厚度0.58~2.76m,平均厚1.23m,推深53m。平均品位Pb2.46%、Zn1.04%。

(2)通过在区内开展1∶1万土壤测量、1∶1万地面高精度磁法测量、1∶1万激电中梯剖面测量,新圈定土壤综合异常3处、磁测异常3处、激电异常2处。异常分布于矿化及矽卡岩带,各异常套合较好(图4)。

图4龙根矿区1∶1万物化探异常图

1—花岗斑岩;2—矽卡岩;3—产状;4—矿种、矿体位置及编号;5—土壤异常元素及位置;6—激电中梯异常位置及编号;7—磁法异常位置及编号;Q—第四系残坡积物;P1a—二叠系昂杰组;P2x1—二叠系下拉组一段

(3)总结成矿规律,建立找矿模式。携带成矿物质的岩浆热液侵入到下拉组灰岩发生交代反应形成矽卡岩,区域上北西向断裂及其次生破碎带、裂隙为含矿溶液的运移和成矿化学组分的沉淀创造了条件,初步认为矿床属接触交代的矽卡岩类型。地质、物探、化探成果表明,该区各矿床在成矿背景一致,矿床特征相似,成矿规律由岩体—接触带—远离接触带,依次为高温斑岩型Cu、Mo—高中温接触交代型的Cu、Pb、Zn—中低温热液型Pb、Zn、Ag的递变特征,综合圈定为同一铅锌矿集区,并建立找矿模式。

(4)岩浆岩岩石特征。岩浆岩以酸性浅成侵入岩为主,通过锆石U-Pb同位素比值及年龄值测定,花岗斑岩结晶年龄为63.29~73.3Ma,代表印亚板块主碰撞聚合过程中的主成矿期岩浆流体成矿作用的时代。以富硅、富钾和贫钛、贫磷为特征,属高钾钙碱性和钾玄岩系列岩石,过铝质岩石。富集轻稀土元素,Eu亏损,Sr负异常。

3.成果意义

在该区综合利用土壤测量+激电中梯+钻探结合的技术方法,对高海拔、第四系覆盖较厚、剥蚀程度较浅的龙根地区总结了成矿规律,为后续工作起到了勘查示范作用。根据龙根调查成果,开展了自治区财政专项资金的铅锌矿调查评价工作,进而更加坚定了矿业权人在该地探采矿的决心。同时,对当地牧民脱贫致富起到推动作用,将依靠纯牧业收入来源的单一化而发展为多元化,从而拉动整个地方的经济发展。

(西藏自治区地质调查院郭琳何海峰供稿)

通知:如有需要《中国地质调查成果快讯》纸质版,可联系我们索刊。期数不全,数量有限,先到先得!

赞赏

长按







































北京白癜风最专业的医院
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治的好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unfuzx.com/yfsgr/2969.html

------分隔线----------------------------